1. 首页 >> 百科知识

(电厂安全生产心得体会)电力安全生产月总结报告2021

月度电力安全生产的体会。

安全生产是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以下是学习边肖整理的电力安全生产月度经验,供大家参考。

电气安全生产经验(1)

电力生产中,生产者从“我要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观念转变,是从强制到自觉

的质的飞跃。

但要保证电力生产安全,这种转变还是不够的,必须从“我要安全”转变为“我会安全”,才能从事故源头遏制不安全因素的作用,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电力生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安全生产是这个系统工程中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电力生产事故分为三类:一类是“自然灾害”,如雷电、大风、暴雨、施工爆破等不可控或不可控制的自然因素,有其突发性。二、线路、设备、器材的“先天不足”有其隐蔽性。三是“人祸”,人为的违法、违规、违法,有其盲目性。这是绝大多数事故的原因。“人祸”可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习惯性违章,明知不符合要求,却图方便或侥幸。第二个是不懂规则,知道其中一个,不知道另一个,工作中恰好第二个有问题。第三是不懂装懂规则,稀里糊涂。只有在出事之后,你才恍然大悟或者恍然大悟。

显然,工人既是事故的制造者,也是事故的受害者。但是可以肯定的说,所有的事故都不是劳动者的主观意愿。所以“我要安全”只是一个很好的主观愿望。要真正达到保障电力生产安全的客观效果,必须解决好“我会安全”这个根本问题。

一般事故发生后,不难得出“安全基础不牢、安全观念淡薄、安全管理不善、技术素质不高、安全防护能力薄弱、习惯性违章”等诸多教训,会被认为是事故的“焦点”,提上人们的议事日程。但深入分析非法经营的原因,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从源头上杜绝非法经营,真的被我们各级安全部门、管理者、生产者提上日程了吗?

毫无疑问,通过供电以来的生产实践和血的教训,总结提炼出了一套有效保证电力生产安全的规章制度。各电力生产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大量不同生产时期的具体保障措施,以及随机指令、通知、要求等。这些都是保证电力生产安全的基础,是独一无二的。然而,电力生产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从事生产的人是这一过程安全的决定性因素。而且人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工作态度、经验积累等等都不一样。把保障电力生产的一切基础变成每一个从事电力生产的员工的自觉行动,解决好“我会安全”的问题,对从事电力生产安全的管理者和生产者来说,应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任务。笔者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首先,给我学学。安全不仅是电力生产本身的需要,也是从事生产的劳动者的生存需要。安全法规不仅反映了电力生产安全的客观规律,也是生产者的行为准则。所以,每个从事电力生产的人都应该明白,学习安全技能不仅是企业的需要,也是自我的需要。这就要求“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代替“实用主义”和“形式主义”,把强制性和自觉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学习,反复学习。从个人到团队,形成学习安全技能的良好氛围。并制定配套的学习激励机制和考核办法,日积月累一点一点地学习,不仅能深刻理解安全法规、技术规程等安全生产的内涵,而且能在生产过程中运用自如。只有当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安全和明智的人,我们才能在所有事情上都安全。

第二,要给人培训。近年来,劳动力的生产技能和安全防护能力差,人才缺口大,已经成为管理者的共识。加强教育培训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力措施。但是,要真正形成有效的教育培训链条,光靠各级重视,一级抓一级,一级抓一级是不够的。往往形成上级制定的安全措施“一字一句”,一步步打折后落实到生产中,却“一个一个扔”。因此,要对从事电力生产的各类人员进行分类,打开阶梯,有的放矢地逐级制定年度、月度培训计划,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为己任。充分利用队站每周的安全学习和每日的班前会。这样每周解决一个难题,消除一个不安全隐患,一年就可以解决52个“会”,消除52个不安全隐患。每天学一个技术法规和安全法规,一年可以学200多个。持之以恒,强化人的意识,就能潜移默化地在职场中形成一道事故防线。

第三,要善于纠偏。电力生产暴露出问题和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正视问题,善于“防患于未然”。有效的办法是边生产边整改,定期及时、安全、顺利地整改问题。理解“磨刀不误砍柴工”和“审规穿衣&;rsquo伤口“&;rsquo和深刻的真理一样重要。出了事故,总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跌倒就怪不平的路”。在自己的教训面前接受别人的意外;在大问题面前解决小问题;把倾向性、有害的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真正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根本方针。

从“我要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我要安全”到“我会安全”需要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甚至是一个无止境的课题。作者提出的上述肤浅的认识和解决方法,都远远不能解决“我会安全”的问题。本文主要基于对安全生产和“引玉”概念的一次完善,旨在唤起电力生产工作者围绕“我会安全”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电气安全生产经验(二)

惊闻xxxx人身事故,让我深刻体会到“安全无小事”的深刻教训。电力行业是一个危险的工作,但只要我们掌握电力运行规律,时刻保持安全生产的警惕性,防止延误,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就完全可以驯服“电老虎”。我们手里的“安全条例”和各种安全措施,就是为这只恶毒的“电老虎”设计的层层牢笼和枷锁。

Xxx这次事故正是因为参与工作的人对“驯服”的电老虎有了一个不经意的想法,以为多年不嚣张的“电老虎”真的变成了“病猫”。电力系统运维工作的危险性根本被忽视,无异于擅自打开了“电老虎”的笼子和枷锁。这只恶毒的“电老虎”当然不肯放过任何一个炫耀的机会。

通过对《会议纪要》的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安全生产不是一句口号。

安全生产是我们电力工人时时刻刻都能听到或看到的警句。但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工作的第一准则,是保证我们人身安全的唯一措施。不能因为之前的安全而忽略了未来的危险。忘记这个规则,就是把自己送进了有食材的“电老虎”的笼子里。这也是“蚌埠5.12”事故的主要原因。这样的态度,不出意外才怪。

2、服从指挥,服从调度

没有各种安全措施,电力工作的危险性远远大于战争。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会在战争中死去,而电力生产中如果没有安全生产措施的保障,谁也逃不过“电老虎”的魔掌。如果没有战略规划,没有各兵种、各部队的灵活指挥和协调,战争就会失败。电力工作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安全生产措施作为武器,如果没有严密的指挥,极有可能造成自伤、误伤,甚至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同时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不亚于输掉一场战争的后果。所以电力工作要像军队一样纪律严明,指挥到位。“蚌埠5.12”事故组织严重不利,管理松散,现场混乱。怎样才能不输掉这场战斗?

3.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随着《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安全生产已经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是的,如果你个人不遵守安全生产准则,后果可能是对他人造成伤害。这是“杀人罪”!还可能造成国家经济损失,这就是“危害国家安全罪”!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你也犯了“玩忽职守罪”。如果我们工作中的安全措施,比如“两票三制”,工作人员没有严格遵守,而是走了手续,那就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对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的威胁,是犯罪。“蚌埠5.12”事故中,存在“代签”“未签字”工作票现象,未严格执行工作中断和签字交接制度,即未将遵守安全生产保证制度上升到依法合规的高度。

为吸取“蚌埠5.12”事故教训,学习会议纪要精神,今后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切实遵守各项安全保证制度,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切实遵守“两票三制”等安全保证措施,决不马虎,为了家人的幸福和事业的兴旺,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宝贵生命。

电气安全生产经验(三)

安全生产关键在作风,重点在基层,危险点在生产现场。要强化安全生产“起于现场,止于现场”的意识,眼睛盯在现场,工作在一线。从国家电网公司到基层供电所都非常重视安全生产,对控制和减少各类事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在有一种倾向,大型施工的一般安全措施、技术措施、组织措施都能落实到位,现场习惯性违章比较少。但作为一个小规模的建设,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事故案例分析来看,小型施工中事故发生频率相对较高,这是“抓大放小”的弊端。特别是要引起各级领导和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

这就应验了一句老话:“阴沟翻船”,这就要求我们要正视小规模的工地,小规模的施工工作也必须纳入计划,不能一哄而上,也不能一哄而上。所以这就要求把大场面和小场面的关系理顺,不能“抓大放小”,一视同仁。

所谓小型建设,是指供电企业建设中的一些小型项目,因为工程量小,施工难度小,人员结构简单。以往安全检查和日常管理中反映的问题主要有:

(1)对小规模作业现场的人身安全不够重视,安全意识淡薄,工作作风散漫,粗心大意,客观上增加了工作的随意性。

(2)小型现场准备不充分,各种措施简单化,不按正常程序操作,即兴发挥,形式上口头宣读工作票,不带领工作人员到现场讲解安全措施,安全措施解释或接受不清,行为草率。

(3)禁止小型野外作业中习惯性违章,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技术管理措施落实不认真,得过且过;怕麻烦,省事,过度鄙视小场面。

(4)小型施工项目多,有的工程公司甚至同时承接10多个小型项目,安全管理力量不足。管理机制僵化,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小项目的特点。管理方法和手段陈旧,无法与之匹配,规章制度无法及时更新。

(5)小型项目安全资金严重不足。究其原因,一是小规模工程量小于利润,施工单位效益不大,举步维艰;二是对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施工单位资金不足,安全材料缺乏,必然导致施工现场安全设施不足,安全隐患频发。

(6)小型施工的技术管理存在漏洞,在技术措施的编报和交底、安全工作票(操作票)的执行以及如何明确相关责任制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型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根本原因是必须着力解决和提高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从公司体系上解剖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班组长、安全员、工作负责人、工人阶级成员的结构,帮助他们找到根源。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在系统的基层单位(尤其是农电队),我们的一些基层领导和供电所所长不注重细节,平时也疏于学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现场监管缺乏针对性和敏感性,对一些小规模场所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安全隐患和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视而不见或不报警。他们在思想上有贬低小规模工地的想法,有时候去工地检查考察也做不到以身作则。甚至会对一些违规行为进行解释和辩护,其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日常工作中,一些基层班组长、专职和工作负责人在小范围施工中安全意识淡薄,怕麻烦,想办法省事。很多工作都是凭经验和主观意识完成的。在小范围的现场工作中,遇到习惯性的违规,有一种老好人怕得罪人的思想,总以为自己会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有的甚至忽视和漠视最基本的规章制度的执行。更严重的是存在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对此,说轻了就是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说重了就是缺乏最起码的责任感和职业素养。最后,我们一线工作人员对小规模施工不认真,安全责任心不强。通常情况下,学习程序和事故报告都是左耳进右耳出。在实际工作中,程序和措施是没有用的,根本不按施工程序执行。经验上,他们甚至认为小规模建设,各种手续和规定都是不必要的。总以为“小河沟难翻船,不必事事安”,可以不关心施工安全,监督条例执行;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完全没有责任心,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普遍较低。习惯了各种违规,我不这么认为,也不知道“常在河边袖手旁观,早晚湿鞋”的道理。长此以往,久而久之,总有一天,大祸临头,悔之晚矣。我们安监队伍中存在见义勇为现象。我们总以为小规模施工不会出事,小规模施工现场很难做到100%监管,现场发现的一些违规行为也不严肃处理。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小型建筑的安全工作,筑牢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正确引导员工爱岗敬业、忠诚奉献,只有员工的安全意识真正提高,才能真正保证安全生产管理和小型建筑工地的安全。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